什么是大额存单?
所谓大额存单,是指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是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属一般性存款。采用标准期限的产品形式,大额存单期限包括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18个月、2年、3年和5年共9个品种。根据昨日颁布的《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今后个人投资人30万元以上的银行大额存单将可以摆脱目前的存款基准利率和上浮区间的限制,实行市场化定价,通过二级市场转让,这将给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带来很大冲击。
市场化利率怎么算?
固定利率存单采用票面年化收益率的形式计息,浮动利率存单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下简称Shibor)为浮动利率基准计息。大额存单发行利率实现市场化方式确定,是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将为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具有基准性高、公信力强等优点,以其为计息基准,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促进形成合理的存单市场价格。
带来什么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大额存单的推出,将使商业银行以往在揽储大战中的隐形成本显性化,有助于减少存款营销中的不规范行为。“大额存单的推出实质上属于渐进式利率市场化,遵循了人民银行提出的‘先大额后小额’的改革顺序,对商业银行的负债稳定性冲击较小。虽然短期来看,会导致商业银行存款成本的轻微上升,但中长期来看有利于丰富负债手段和主动调整负债结构,应对互联网金融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冲击,更多地将资金留在银行体系。”
此外,大额存单的推出或将利空保本型理财产品——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将会受到大额存单的严重影响。由于这类产品占据了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发行规模的大幅萎缩会拉低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增长速度,甚至还会引起减速,而这将会影响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格局。
大额存单基本上可以属于无风险收益产品。而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系数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低)、二级(中低)、三级(中)、四级(中高)、五级(高)。一级低风险型是指该类产品预期收益率不能实现的概率极低,类似于大额存单的风险性。该类银行理财产品占整个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在2014年为27.63%,在初期,大额存单会吸引部分投资于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人群,而对于被大额存单门槛拒之门外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大额存单暂时无能为力。
可能存在风险吗?
尽管大额存单的利率通常会高过普通定期存款,但对希望“一夜暴富”的投资者而言显然不具吸引力—大额存单更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和持有大量短期资金的投资者。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大额存单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短期资金。大额存单对提前支取通常有一定限制,但可在二级市场流通转让,持有存单的投资者通过转让,可实现短期资金按长期存款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比如,投资者买入期限为5年的大额存单,持有1个月后卖出,其间的收益是按长期存款利率计算,投资者让短线资金通过长线配置的方式,获得了较高收益。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额存单利率价格是随行就市的,当市场利率波动较大时,投资者在“短炒”过程中可能蒙受一定的损失。
推出大额存单,在让投资者有利可图的同时,对获准发行存单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也是收获不小的。相对一般存单而言,大额存单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这可大大减轻“存款搬家”等因素带给银行的流动性及负债压力。大额存单是我国金融改革步入深水区后,围绕利率市场化推出的重要改革举措,从目前情况分析,其推出有益于市场各方。但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产品,大额存单由于可在二级市场转让,这让它有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投机炒作产品,进而引发较大市场风险。
留下哪些想象空间?
对于央行此次推出大额存单,业内人士均表示已经在意料之中,而此举也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只剩“最后一公里”,即完全放开存款利率。
“作为银行主动负债管理工具,大额存单的推出表明银行负债端自主定价能力增强。下一步央行将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后短期,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民生固收分析师李奇霖
大额存单是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投资人发行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大额存单与一般存单最大的不同是,大额存单在到期前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市场对大额存单期待已久,大额存单的推出也酝酿许久。大额存单之所以引来高度关注,是因其通常被视为通向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不少国家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都曾以发行大额存单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连续扩大,存款保险制度也已实施,这些举措都为推出大额存单奠定了基础。此时推出大额存单,有利于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有利于锻炼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培育企业、个人等零售市场参与者的利率市场化定价理念,最终将帮助我国金融系统顺利完成利率市场化的历史性变革。
(本文内容由中国投资咨询微信公众号编辑整理。文章内容不代表公司立场,不作为投资及决策直接依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