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来源于:中国投资咨询 日期:2023-04-03

2023年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内容总结了过去一年和五年政府工作,并对2023年政府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较于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当前形势研判重点提到了以下几点: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当前形势研判

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

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不少困难,稳就业任务艰巨,一些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较多,一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今年是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管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隐患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

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做好基层“三保”工作。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施。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预计今年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

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但在新的一年政府工作建议中,为应对上述新形势,政府工作报告提振信心地指出了2023年的政府重点工作:积极的财政与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加力,坚持兼顾民生发展、稳中求进的高质量发展总基调,保障国内经济预期持续向好。

一、扩大内需为核心,优先恢复消费支出

过去五年中,国家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并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

促进消费,关键是要提振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保障的信心。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稳定的就业预期和逐渐完善的社会保障是消费信心的根本来源。结合当前产业发展背景和当前国际环境,2023年国家有望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支持消费产业发展,提出稳定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稳定消费对于维持国际贸易稳定性、保障粮食资源供应与储备安全乃至维护矿石能源等资源的供给等都有高度的需要。

随着消费的重要性凸显,新年消费领域的基础工作可关注:一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二是提升居民收入、就业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三是鼓励消费领域的模式创新等方式,为后疫情时期带动居民内需提高、以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回归疫情前高度的目标作出贡献。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消费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

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二、发挥政府投资杠杆效应,新基建比重加大

2022年全年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4%、9.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一定程度弥补了消费收缩缺口。2022年中我国通过提前实施部分“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依法盘活用好专项债务结存限额,分两期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7400亿元,为重大项目建设补充资本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基础设施领域鼓励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依然坚持用好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社会投资成倍增加,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2023年计划新增3.8万亿,高于2022年工作报告中提出的3.65万亿,但仍低于2022年实际发行额度,可见政府债务融资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行业领域上重点支持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基础设施投资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更加强调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在更短周期内形成有效投资和实物工作量。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基础设施

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社会投资成倍增加,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重点支持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4500多公里增加到近1万公里,排水管道从63万公里增加到89万公里。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7万个,惠及2900多万家庭。

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符合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80%提高到87%,多年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

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强化规划引领,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行动、环境基础设施”的支持比重,强调“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新基建的主要特点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能够配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我国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系统性地提升要素生产率。随着中国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显著提升,算力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企业自主投入新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

三、生态环保

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过去五年的生态环保工作总结成一句简练的话:“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政府将着力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其中,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是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称,系今年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此前,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城乡基础设施强调多从城镇化角度出发,很少强调环境层面,未来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将会有相应的增长。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也将“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作为到2025年乡村建设行动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新一届政府财政资金也将更加向农村环境整治倾斜,2022年财政部已加强了对农村环境整治民生保障领域的支出,同比增长了13.8%。而在2023年水污染防治资金预算当中,还专门增加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资金预算11.25亿。

此外,生态环境部针对环境保护也提出: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环境质量从源头上的根本改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材料、能源消耗投入,是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构建绿色低碳基础设施施工体系,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传统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是新时期下重要的转型方向。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生态环保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金融工具,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减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支持生物质能发展。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2023年我国GDP预期目标为5%左右,高于2022年实际增长的3%,透露了我国对经济发展的谨慎态度,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是可以实现的。新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也已出炉,在新的一届政府领导下展望全年,宏观经济增长、就业预期改善、居民收入提升、消费预期增长,2023年在消费、基建和环保等领域共同发力增长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将继续崛起,群众生活更有奔头,社会财富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