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投资“老炮儿”必读十大关键词

来源于:中国投资咨询 叶继涛 日期:2016-01-01

“十三五”规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元年,各级政府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经过近期召开的同级人代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将在3月“两会”后启动实施。“十三五”那么宏伟庞大,各地规划纲要还未正式出台,如何把握投资细节?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前告诉你。从实体经济看,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水利、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通用航空、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网络,网络经济空间,海洋蓝色经济等领域有不错的投资机会。从资本市场看,可把握10大优势产业投资,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这些题材可能会被资本市场滚动炒作,炒作方式将层出不穷,其中赚钱的机会你自己把握。

增长极

坚持协调发展,积极发挥增长极的带动作用,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将是未来区域发展的主线。目前国内正在规划和建设中的增长极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纵向横向经济轴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中央也会针对上述增长极出台相应的规划和支持政策,比如,近期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加大了对东北老工业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因此,上述增长极,特别是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相关的好项目、好企业、好题材股值得关注和投资。

供给侧

中共中央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要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资源安全供给、国内农产品供给。2015年11月国务院出台的新消费指导意见,对扩大有效供给提出了明确方向。轻工、纺织、食品加工升级,数字化、精细化、柔性化制造,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三维(3D)打印、机器人、基因工程等产业,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现代流通、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产业,中华老字号品牌、中国传统手工艺等,都是国家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升级的支持方向,值得投资者关注和直接投资。

新消费

随着收入的增长,满足国内居民消费升级的健康管理、体育健身、高端医疗、生物医药等健康消费,家政服务和老年用品、照料护理等养老消费,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消费,乡村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邮轮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消费;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服务等信息消费;生态有机食品、生态农业、绿色家电等绿色消费;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等相关的时尚消费,以及中高收入群体规模壮大所产生的通用航空、邮轮等传统高端消费;更加安全实用、更为舒适美观、更有品味格调的品牌商品消费等。上述领域的实体企业、实体项目、电商平台、题材股票可以关注和投资。

去库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商品房库存量达到6.8亿平方米,按照现在的销售速度,需要八年才能卖完,去库存无疑成为未来最重要的任务。中央对去库存做出了部署,要求稳定房地产市场。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是可以重点关注那些人口净流入为正数的二线城市、百强县市的商品房,并进行合理投资。二是市场去库存就是大洗牌,去库存过程一定会出现经营困难的中小型房企、房地产项目,为企业并购、不良资产收购等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三是中小投资者可关注优质的蓝筹房地产上市企业,这些企业未来可能成为资本大鳄觊觎的对象,其股票有拉升的机会。

去产能

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去产能,最关键的还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两条腿走路。一个是政府通过提高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倒逼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减少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基础原材料的产能,压缩相关产品的供给规模;倒逼生产企业到国外投资产能输出,在供给端消化产能。另一个是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参与沿线国家和区域的投资,以及加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的投资,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开辟新的市场,从需求端加快去产能。对投资而言,这其中就孕育着新的投资机会,包括兼并重组的投资机会,也包括关注和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企业、项目的直接实体投资,以及相关资本市场的金融投资。

去杠杆

去杠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金融领域的杠杆,一个是财政领域的杠杆。金融领域的去杠杆主要是规范各类融资行为,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蔓延势头,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这其中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最大,将使得部分资金可能从互联网金融领域转向货币市场、股票市场、银行信贷市场。财政领域的去杠杆主要是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完善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2016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目前,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5.4万亿元,如果考虑三年的置换过渡期,则每年置换债券发行规模约为4万亿至5万亿元,将对债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在国内市场利率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背景下,这其中也有投资者可以把握的机会。

注册制

2015年12月底,全国人大正式授权国务院自2016年3月1日开始,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交易的股票的公开发行实行注册制,将对企业发行上市的注册条件、注册机关、注册程序、审核要求作出相应调整,改变如今的核准制,企业上市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上市公司的数量将可能快速增加。注册制意味着上市企业将失去“监管背书”,上市并不意味着是好企业,“打新”热潮将回落,“壳价值”将越来越低,上市企业违法将付出更高代价。注册制启动后五类主题机会值得关注:一是券商板块,尤其是投行背景雄厚的大型券商;二是创投类企业及参股公司;三是具有稀缺性的独门股;四是市场关注度高的成长行业优质公司;五是小盘壳资源的最后疯狂,短期内可能有赚钱机会。

PPP

2015年,国内PPP项目的热度前所未有。财政部公布的PPP示范项目236个,总投资约0.84万亿元;国家发改委公布PPP项目2522个,计划总投资约4.24万亿元;各地公布推荐的PPP项目达6650个,计划总投资约8.7万亿元,涵盖了轨道交通、环境保护、城市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目前各地已有大量PPP项目进入签约阶段,签约项目数量达755个,签约总投资额达1.8万亿元,还有6万亿的PPP项目将在未来几年落地。因此,2016年将是PPP项目签约落地的重要年,投融资规模将远超今年,产业基金、资管机构、银行、相关建设运营商,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财产品,可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国资国企改革

2015年9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整体上市;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要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这意味着国有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是改革的核心环节。目前,全国国企资产总额上百万亿元,而国有资产的资产证券化率不到30%。据初步测算估计,未来几年内将至少有10万亿~20万亿元之巨的国有资产进入股市。国企改革最终大多数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的方式进行。可以预期的是,大量优质资产将有望通过多种形式逐步注入上市公司中,这是股市重要的投资机遇。

(本文系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经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自中国投资咨询,对未注明来源的,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章内容不代表公司立场,不作为投资及决策直接依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