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11号线、中山地铁1号线、广佛肇高速佛山段……昨日,广东省召开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项目推介会,公开发布122个PPP推介项目,总投资额逾2800亿元,规模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
本次推介会以“创新模式,互惠合作,助推广东新发展”为主题,致力于搭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平台,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促成PPP项目加快落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出席推介会作讲话,并参观了项目宣传推介展区。
本次推介会共向社会发布122个PPP推介项目,包括珠三角地区(含省直部门,下同)推介项目49个,粤东西北地区推介项目73个,总投资额2814亿元。当天共有10个项目达成PPP合作协议并现场签约,签约投资额达242亿元。本次推出的122个项目涵盖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社会事业、水利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领域,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35个项目)及市政公用设施领域(61个项目)。
1这个“绣球”有特点!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在推介会上表示,本次推出的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规模均在全国居前。
曾志权还介绍了本轮推介项目的甄选过程。此轮推介项目是经过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财政部门从适宜采用PPP模式的领域中,选择投资规模较大、有稳定现金流、收费定价机制灵活透明、市场化程度较高、需求长期稳定的项目,报本级人民政府确定后上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汇总项目信息后,召集省直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PPP领域专业咨询机构,对照国家和省指导文件,从项目总体情况、财政承受能力、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分配机制、投融资机制、物有所值评估、监督管理机制、项目运营绩效等8个方面对参评PPP项目进行逐一评级,择优遴选上报国家示范项目和公开发布的推介项目。
本次推介项目除了价格调整机制相对灵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投资规模相对较大、需求长期稳定等特点外,相当部分项目本身可以提供现金流,兼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符合广东省区域发展战略并适合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的优质项目。此外,本次推出的项目还具有多重新特点:
一是反映各级政府较高积极性和良好合作诚意。省级、市级、县级和镇级政府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发起并向省申报了PPP推介项目,正式发布的推介项目材料经过层层把关,对投资估算、交易结构、风险分担、收益机制等作了明确清晰的介绍。
二是体现广东省重大战略部署。项目体现了促进珠三角优化发展和“九年大跨越”的决策部署。本届推介会发布珠三角地区推介项目49个,单个投资额较大,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22个),反映珠三角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进一步释放的现实状况。同时,体现了推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三大抓手”(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建设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决策部署,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新区建设上加快实现新的突破。粤东西北地区推介项目73个,主要集中在市政公用设施领域(46个),反映粤东西北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建设需求释放的现实状况。
三是紧贴国家和省经济社会发展前沿。本届PPP推介项目包括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交通、创业孵化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器、厨余垃圾处理,航道、疏浚和填海建防波堤一体化工程以及广东省新一轮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规划等国家和省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领域项目,具有良好的引领和示范效应。
四是民生保障领域PPP合作进一步突破。本届PPP推介会还推出了一批国家鼓励、适宜采取PPP模式合作建设运营的民生保障领域项目,包括三甲医院、养老、应急水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领域,对于做好惠民生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2这份“嫁妆”有诚意!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指出,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家有关部署,广东通过完善制度体系,筹建备选项目库,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分领域试点,在推广运用PPP模式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实践。
徐少华还表示,要使PPP模式真正发挥优势,非常需要社会资本和各方面的通力支持。希望企业家们敢于当“吃螃蟹的人”,充分利用此次推介会的平台,加强交流、加深了解、增进共识、推动合作,成为项目建设的合作者、参与者、受益者,并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范例,助推更多PPP项目落地。同时希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开辟符合PPP特点的“绿色审贷通道”,降低PPP项目融资成本,实现服务实体经济和自身发展双重效益。
3老牌“佳婿”谈经验
作为早期参与PPP建设的社会资本方,广业公司董事长何一平在推介会前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他认为,PPP项目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合作模式,要双方重视契约精神,做到互惠互利,才能保持长期的健康合作。
何一平说,PPP项目有一个特点是既要保障社会资本长期合理回报,确保项目可持续运营,又要避免社会资本利润超出合理区间。作为社会资本方,何一平总结经验认为:
首先,PPP模式首先要科学规划,平衡项目社会效益和财政承受能力。以PPP模式推动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特点,政府应平衡项目的财务效益与社会效益,对拟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开展“物有所值”评估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并将PPP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列入当地财政中长期规划。做到项目既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又能确保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合理回报,共同推动项目健康、良性发展。
其次,要信守合同,确保PPP项目稳定经营。PPP模式是“一次承诺、分期兑现、定期调整”的预算管理方式,政府与社会资本是通过契约的形式合作,即通过签订规范、清晰、可操作性强的合同来明确各方的权责,各方严格遵循契约精神,出现问题从长期合作大局出发,依法依规依约高效解决,为项目持续、稳定运营“保驾护航”。
此外,政府和企业还要重视互惠合作,才能共同推动PPP项目长期健康发展。何一平强调,在PPP项目中,政府的支持与监督,包括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企业的资信与实力,包括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以及适度的竞争是推动PPP项目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PPP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完全市场竞争项目,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惠及民生。社会资本应将企业发展与政策导向紧密结合,选择符合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方向、公共服务需要的项目,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优势,用好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实现社会资本与公共利益的双赢。
4将来继续促“牵手”
徐少华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将继续按照国家相关部署,在推广运用PPP模式上下更大功夫:
一是坚持依法合作,健全法规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注重规范健康发展、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确保项目规范实施。
二是坚持优化服务,继续简政放权。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努力让全省PPP项目早日签约落地、惠泽公众。
三是坚持重诺履约,完善合同管理。切实保障合同的稳定性,保障政府和社会资本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为推广运用PPP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是坚持公正公开,强化绩效评估。对PPP项目实行阳光运作,依法披露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重要信息。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价机制,促进社会资本竞争和创新,确保项目建设运营达到预期效果。
五是坚持机制创新,实现互利互惠。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明确风险承担对象,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投资回报机制,使社会资本获得长期稳定的合理收益、人民群众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
5招亲“优惠”都有啥?
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可获得什么样的政府政策支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相关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简政放权,在财税、价格、土地、金融等方面加大对PPP项目的支持力度,保证社会资本和公众共同受益。
据广东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对于PPP项目,国家既有优惠政策,也有财政支持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融资支持:财政部正报批设立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由中央财政出资引导设立。同时,广东省各级政府可根据自身财力状况设立PPP融资支持基金。上述基金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项目,提高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
税收优惠:符合国家支持公共服务事业的PPP项目,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奖补政策:一是各级政府根据自身财力状况,通过清理盘活存量资金、统筹使用现有专项以及报批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对PPP项目前期费用给予适当补贴,对项目融资适当给予贴息,依据绩效评价结果给予适当奖励。二是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PPP项目纳入国家试点范围,争取国家相关资金和政策扶持。
金融扶持:金融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开发适合PPP项目的金融产品,优化信贷评审方式,积极为符合条件的PPP项目给予中长期信贷等融资支持。
特许经营:对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市政工程等特定领域的项目,需要实施特许经营的,可以按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赋予特许经营权。
(本文内容由中国投资咨询微信公众号编辑整理。文章内容不代表公司立场,不作为投资及决策直接依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