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丨中国制造2025“点将”十大行业,“逆袭”之战全面打响!

来源于:中国投资咨询 日期:2015-05-20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十大重点领域。这一行动纲领的编制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是我国为制造业发展进行的一次顶层设计,是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制造业之殇

谈及国内制造业————如集成电路、云计算、机器人、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在谈到国内发展情况时,基本都是市场大、核心技术缺失、产品低端、利润少、人才缺乏、企业小散乱弱。不同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雷同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产业发展制定的具有一定高度的顶层设计。因为缺乏完善的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体制,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所以核心技术确实产品低端;因为缺乏良好的金融创新机制,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难;因为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所以人才缺乏;因为产业发展牵扯到的政府部门过多,所以各部门之间难以统筹协调。概括地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有这样的问题,也是这样的原因。

对于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国家的各个部门,各个地方政府都有较强的积极性,但往往缺乏一个统一的方向,不同部门不同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时的方向性的偏差对发展进程会产生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提出了一个确定的发展方向,最重要是提出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担任,小组统筹协调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指导各部门和地方开展工作,这样就利于制造业发展制度和体系的设计,以及各个部门、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工作,通过政策引导,从而提高各个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

在发展基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战略任务能够有效缩短这些差距。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战略任务第一项就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中国之所以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原因之一就是创新能力比较弱。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是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高校、研究所虽然具备一定的技术研究能力,但是和企业的利益导向不同,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研发目的严重分化,造成科研成果、技术产业化困难,不能形成有效的产学研机制。因此,制造业创新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关键技术和领域的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目前科技革命正在引发产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应用中已成为普遍的趋势。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内容和发展目标,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的结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是中国跻身世界制造强国的重要手段。

打造“中国质量”

《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这表明我们在关注工业产品科技创新性的同时也要注重质量和可靠性。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方面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新技术层面,还有产品质量层面。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告诉我们,所谓的弯道超车只是梦,基础技术不过关只顾盲目跟风新技术,造出的是不堪一击的空中楼阁。

我们要看到德国工业4.0概念的提出,身后是其工业发展在电气化时代、自动化时代留下的坚实脚印;日本精美的电子产品、马桶盖背后是其控制部件和原材料产业尖端的技术实力。

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和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直接决定工业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强化工业基础能力能够促进发展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和材料、关键零部件等的发展,对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有所帮助,是中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

走向“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还要学会对形势的把握。上个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商机,催生了三一、徐工这些从二三线城市成长起来的大型重工企业;中国与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催生了华为、中兴这样的世界级电信设备供应商。今天我们有“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大量的投资机会和国际市场;我们有深化金融改革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解决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在这样国家层面带来的重大形势下,中国有机会再次出现一批世界级的制造业企业。

《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体现了一个制造强国应具备的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和持续的发展能力等主要特征,也体现了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中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在政策层面还会有一系列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等配套发布。

不过,《中国制造2025》只是一个开始,它为中国制造业指明了一个方向,但强国之路是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如今,这路已在脚下。

本文系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经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自微信号中国投资咨询(ID:cicoc_sz),对未注明来源的,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章内容不代表公司立场,不作为投资及决策直接依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