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自贸区获通过,对接“一带一路”继续深化改革

来源于:一财网&中国证券报 日期:2015-03-26

挂牌临近

新华社报道称,3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此次广东、天津、福建三地自贸区和上海自贸区的方案名称并不相同,其中广东、天津、福建三地的方案都是总体方案,而上海自贸区的方案则是进一步深化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这也是基于此前上海自贸区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改革试验。

317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将此四个方案称为“3+1”方案,并表示待履行完批准程序后,商务部和四个省市将会同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抓紧4个方案实施。

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31日起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以及上海自贸区的扩展区域内暂时调整《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

依据此前上海自贸区的经验,首先是2013927日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公布,随后才是20139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所以各地自贸区总体方案一旦通过,挂牌时间也就临近。

对接“一带一路”

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此次会议中,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扩展区域后的上海自贸区一样,都被要求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一定位,也是此前中央对上海的定位。

不过,中国目前正在构建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不仅包括了自贸试验区,还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包括内陆和沿边开放等。

也因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4个自贸试验区要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贯彻“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三大支撑带”。

此前几个自贸区都已经在几大国家战略的对接上做起了“文章”。

比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36日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全团会议答记者问时表示,“一带一路”本身是开放的战略,而上海最大的优势是开放,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这个最大优势和最重要资源,决定了上海有条件、也有责任服务好“一带一路”战略。

具体来说,上海可以在三方面有所作为:一是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合作;二是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三是加快建设和完善枢纽型、功能型航运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323日李克强会见来华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年会的境外代表时指出,中国政府正在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将继续放宽市场准入,重点扩大服务业开放,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外商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规范的行政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目前,中国已经由南至北,形成了四个自贸区的格局。

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多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4个自贸区要及时总结评估试点实施效果,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会议强调,4省市党委和政府及中央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统筹谋划、加强协调,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改革开放试点事项实施工作,有效防控各类风险。

按照此前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也将详细阐述三个自贸区在包括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等领域的改革内容。而上海自贸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方案,则基于此前上海自贸区已经推进的相关改革和取得的经验。

这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莫过于金改“新51条”的内容。

上海自贸区金改“1.0版”时期一行三会的“51条意见”,被称为“金改51条”,奠定了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改革方面的优势,“新51条”的实施,则有望将这种优势继续保持。

四大自贸区定位有何区别?

1.广东自贸区定位:面向港澳,侧重服务贸易自由化。广东自贸区更加突出同香港澳门的合作,特别是加强对香港澳门服务业的开放和衔接。

2.天津自贸区定位:面向东北亚,促进京津冀制造业升级。天津自贸区主要着眼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服务于北方经济,促进环渤海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且面向东北亚。

3.福建自贸区定位:面向台湾,侧重两岸经贸合作。福建自贸区的特点和任务在于促进两岸经贸活动自由化便利化。

4.上海自贸区定位:面向全球,侧重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是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且面向全球,当时的使命是给全国积累可复制的经验;其次上海是中国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更多考虑怎样与其金融中心的地位衔接,以及打造人民币的离岸中心。

(以下附会议摘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研究广东天津福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方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3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 各部门统一思想、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 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 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 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会议强调,要全面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重点工作,努力在重要领 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 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 合理消费。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 社会、群众基础。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 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 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会议要求,加强顶层设计与推动地方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全党上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 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步变为现实,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 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会议指出,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上海自由贸易试 验区运行一年多来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扩展区域后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 新发展先行者,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贯彻“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 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

会议强调,4省市党委和政府及中央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统筹谋划、加强协调,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要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改革开放试点事项实施工作,有效防控各类风险。要及时总结评估试点实施效果,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本文转载自一财网 胥会云   会议摘要转载自《中国证券报》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不作为投资及决策直接依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