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众多专家一度对我国经济表现出“歇斯底里”的悲观,“楼市崩溃论”、“金融危机论”以及“中国经济崩溃论”甚嚣尘上。但下半年伊始,我国股市“一马当先”领涨全球,而央妈通过资金放水和降息来化解金融风险,房地产在政府政策呵护下也趋于平稳, “有钱、任性” 成为了年度新名词。
马年已然过去,回头来看,“崩溃论”可以休矣。那么问题来了,在羊年到来之际,我国经济正式开始步入新常态了吗?
新常态是大家对我国经济下一阶段运行的共识。2014年11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峰会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虽然,市场上对2015年能否顺利过渡到新常态还有一定分歧,但是总体上对于2015年的经济表现偏乐观。
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改革攻坚,创新驱动,改革创新将激发深层次增长动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等加快推进,产业规划和区域规划密集出台,制度红利将进一步释放,为经济顺利过渡到新常态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2015年,最值得期待的是土地改革有望迎来实质性推进的第一步,为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极大地改善生产要素的配置。土地改革制度红利的释降放将改善农村居民的财产结构,改善投资者对中长期经济稳健増长的预期。此外,国资国企改革正进入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之一的综合改革阶段,将盘活国有资产、带动民间投资,为经济新常态添砖加瓦。
展望2015,政府将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稳健而不失灵活。在财政政策方面,刚刚结束的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有力度”。预计中央政府将继续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铁路、核电、保障房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在财税改革方面将继续寻求突破。新预算法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地方政府发行债务的自主性增强,通过发行地方债来缓解财政压力,有利于基建投资等项目的融资透明。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预计将在货币政策上适度宽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经济下滑压力,继2014年11月降息后,2015年预计会降低存款准备金1次,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也存在,在存货比上会放宽限制,同时央行将继续运用正逆回购、央票、创新型工具等货币政策调节市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
展望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受2014年经济下滑的惯性拖累,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会继续有所下滑,但预计从下半年开始,受政策宽松和制度红利释放的双重影响,经济增速会有所企稳。
从“三驾马车”的具体表现来看,投资将企稳回升。预计2015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继续在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大量投资,同时政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新模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这些措拖将有力推动基建投资的快速增长,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在房地产投资领域,“救市”政策降息作用将刺激房地产消费,从而加快房地产业的去库存,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趋于稳定并逐渐回升;在制造业投资领域,通过结构调整继续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传统制造业的投资増速将稳定在低位,而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创新投资和节能环保为代表的绿色制造领域将加大投资力度,“一带一路”战略被誉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更是为中国工业企业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因此制造业投资将开始企稳。所以,笔者预计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恢复到15%左右。
消费方面,2015年将维持平稳增长态势。由于2014年的低基数效应。预计2015年消费増速将基本持平甚至略有提升,其中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将继续释放,增速将快于城市居民消费。在消费结构上,升级消费、网络消费、信息消费将继续蓬勃发展,引领全社会消费潮流。
进出口方面,美国复苏相对强劲,但是欧洲复苏步履蹒跚,日本在提高消费税后经济陷入低迷,传统发达国家市场的整体进出口增速将有所下滑。不过,我国对于新兴市场的贸易很活跃,进出口增速较快,并且未来会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对相关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将加速增长。因此,2015年的进出口将维持稳定,增速或略有下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2015年的GDP增速可能会在7.2%左右,未来我国经济将在7%左右的中高速平台上稳步前进。
喜庆羊年,我们将以“喜羊羊”的脚步迎接新常态的到来。
本文转载自建行研究部 王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