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发展研究之一:它从何处来?

来源于: 日期:2014-03-11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得到监管层得到认可,民营银行一词作为今年“两会”最热的话题之一,频频见诸报端。而民营银行拍照即将发放的消息也在“两会”期间不断传出,一再刺激市场神经。作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民营银行缘何如此受追捧?它对银行界带来的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相较于传统银行,它的发展前景如何?

 

“老圈子”里的“新玩家”

 对于银行这个传统的”高大上”圈子而言,民营银行是绝对的“新玩家”,发挥的是“鲶鱼效应”。虽然不能改变现有银行格局,但促使国有银行放弃了一部分利差,变得更加进取。银行业的开放是个极大的利好,因为银行业的充分竞争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渠道,而储户也有望获得更高的资金回报和更便利的服务。

监会在年初前召开的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将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民营银行年内试点先行,首批试点35家,成熟一家批设一家。并表示,要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和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试办由纯民资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但由于管理层担心民营银行对欠发达地区的“虹吸效应”,因此试点期间只能在省内经营。

 

 

“民有,国营,党管”——民营银行现状

目前我国由民营资本参股甚至控股的商业银行不在少数,被称作中国首家民营银行的民生银行就是其中一例。但是,民生银行由原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牵头组建,承担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治任务,相当于政府发起设立。而且在成立之初,民生银行就总结了工作的六字方针,即“民有,国营,党管”,股权是民营企业的,行长是国务院指定的,工作是在党委的管理决策下的。既然是国营和党管,民生银行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民营银行。当前所有民资参股控股的商业银行,都属于这种情况。无论是重大决策的制定,还是行长等重要职位的委任,都由政府说了算。

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由于这些银行都是由政府发起,即使民资入股改制甚至控股,政府仍未放权。以民营银行自称的泰隆银行为例,最早由台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无论从服务对象,还是管理体制看,泰隆银行都像是民营企业,但政府依然拥有最后的拍板权。当媒体质疑其是否为真正的民营银行时,董事长王钧回答,“叫不叫民营银行,打什么招牌并不重要,关键要看你的体制和服务对象。”由此也说明了当前民营银行的尴尬地位。如今,我国试点由纯民资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银行,具有历史突破意义。首批纯民营银行的成立将彻底打破“国营、党管”的传统。

  

“逐梦”银行,民营企业意欲何为? 

其实,实体企业涉足金融服务业并不罕见,国内外许多大型集团公司都有自己的金融服务平台。这是由于金融业是个战略性行业,任何企业都离不开金融服务,一来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平台,将触角伸向更多衍生领域;二来企业可以通过金融业务反哺自己的主营业务,减少对外界金融机构的依赖。

在中国,实体企业热衷于银行业还有个重要诱因,那就是暴利。2012年,浦发银行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利润超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腾讯的利润总和。2013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利润超过石油“三巨头”的总和。无论是技术垄断企业,还是资源垄断企业,都比不上银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尤其是近年来,实体经济在收缩,而金融业、地产业依然保持高增长,不少企业纷纷转向虚拟经济。银行作为金融业最古老的行当之一,其简单的借贷业务模式和因政府保护而始终处于高位的利差是最吸引民营企业的原因。 

由于政策管制,民营企业一直未被允许成立银行,只能以小贷担保或P2P网贷的形式存在。这一局面直到20137月国务院公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后终于得以改变。民营银行的申请热情也得到释放。到去年12月底,已有67家银行名称获国家工商总局核准。面对如此大量的申请数,银监会首批试点35家,并愿意成熟一批,批设一批。

据内部人士透露,银监会已审批约5家民营银行并报国务院,除由浙江温州正泰集团为主发起的一家外,其余几家银行可能产生于上海、深圳、天津等呼声较高的热点区域,而且不排除浙江诞生2家“纯民营”银行的可能性。

 

群雄逐鹿,来自各行各业的发起人

申请设立民营银行的主力依然是综合实力较强的集团型企业,但其中也不乏小贷公司和P2P的身影。由于小贷公司和P2P尚不具备单独设立银行的条件,它们往往依靠更有实力的大企业股东,成为民营银行的主要发起人。和信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其拟定的银行名称“和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获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和信公司创建于2009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提供财富管理、小微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管理的综合金融服务企业。该公司旗下的和信贷P2P平台刚于2013818日上线,注册资金为5,008万元。和信公司只是主要发起人,但大股东是另外一个上市公司。

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开放,小贷公司和P2P将成为申请的主力。小贷公司和P2P平台有申办民营银行的想法很正常,“银行”二字总是给人带来更多的信任感。尤其是P2P,有正名的需要。严格意义上,目前P2P讲不具合法性。去年1125日,在全国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上,央行对P2P网贷平台的业务设定了三条“红线”,一是不准采用类似银行理财资金池模式,二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三是不能实施集资诈骗。虽然后两条比较含糊,有待央行细则明确,但目前P2P大多采用隐性的资金池模式,其政策风险已经越来越突出,及时转型成银行或许是其最好的出路。

小贷公司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大机构开始重视这一市场。腾讯旗下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于去年1028日获批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去年1120日,诺亚控股在三季度业绩分析会上透露,其全资小贷公司——融易通已获得牌照,注册资本1亿元;中信证券将与其他两家机构一起出资成立重庆小贷融资中心。这些巨头都是冲着银行而来,小贷公司只是其跳板。现有的小贷公司如不能尽快升级成银行,将面临被巨头蚕食市场的结局。

 

本文为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政府与公共咨询事业部孙博巍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