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研究之一:以TD-SCDMA产业发展为例

来源于: 日期:2014-03-05

 当前,以GPS为主导的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卫星导航技术应用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并存竞争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仍面临众多突出问题,如系统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尚不健全等等。

 为促进北斗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应积极寻找类似产业,总结其发展经验教训,挖掘其发展关键因素,研究其应对策略。本文以TD-SCDMA为对标,通过总结其发展经验,以期为北斗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参考与决策支持。

 TD-SCDMA是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简称。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于1998年正式向ITU提交,并在2000年被ITU正式接纳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从而使TD-SCDMA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以中国知识产权为主、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

 我们认为,影响TD-SCDMA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主要来自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

 【政府层面】

 1.符合国家战略的定位为TD-SCDMA产业发展提供了直接动因

 移动通信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作用,其不仅涉及国家战略安全、产业结构升级等重大问题,而且影响面十分广泛。然而,我国的移动通信行业起步晚、基础弱,在第二代移动通信领域仅有市场优势,缺乏技术优势。移动通信标准是移动通信产业链的顶层环节,也是掌控产业链主动权的核心所在。因此,国家高度重视TD-SCDMA的发展,采取各种政策,多层次、多渠道地支持和推动TD-SCDMA的建设发展,包括财政支持、项目支持、网络建设、产品研发、业务应用、产业发展等方面。通过TD-SCDMA的开发,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中国企业逐步具备了独立开发全新信息通信系统和创新的能力,并积累了大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国内企业逐渐掌握了从系统设备到仪表、芯片、终端等各个环节的核心技术,改变了世界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的产业格局,从而也使中国企业占据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并且,依托TD-SCDMA,中国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以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研发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关键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未来标准发展的主动权,为后续向TDD-LTE的演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政策体系的构建为TD-SCDMA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为了保障国家赋予TD-SCDMA的重要战略定位,并促进其良性发展,国务院高度重视政策体系的搭建,包括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调整和完善的经济政策、健全规划的管理体制。

 2002年,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发布了《关于第三代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规划问题的通知》,其为TD-SCDMA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充足的频率资源,确立了一种系统与市场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先决条件。随后,2004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原信息产业部共同启动了项目经费高达7.08亿元的“TD-SCDMA研发和产业化项目”;2006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原信息产业部三部委按照国务院的批示,联合启动了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2007年,10省市大规模TD-SCDMA实验网建设开始,政府承诺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服务;同年3月,中国移动公布TD-SCDMA招标方案,总金额近267亿元,TD-SCDMA网络技术应用实验启动。此后,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3.管理体系的有效组织为TD-SCDMA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为了促进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国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部门和地区的分割和利益局限,加强国家层面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监分离的原则调整管理体制,为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从政府机构的角度看,国务院是TD-SCDMA产业发展的实际领导者与推动者,从最初的发展计划制定,到多次常务会议中强调支持TD-SCDMA的研发、产业化与应用推广;工信部的定位是行业监管者,通过确定牌照发放时间和承载主体,发放专项资金,引导并组织各大国企参与研发和技术试验,牵头建立TD产业联盟和协调小组;发改委负责完善政策环境,执行项目审批,指导电信行业体制改革,组织实施TD-SCDMA产业化重大专项;国资委负责对行业内央企建立绩效考评体系,通过注资或贷款支持扶持TD-SCDMA产业内的龙头企业;其他部委各司其职,协同发布行业内的扶持政策。

 从企业的角度看,中国移动作为TD-SCDMA的独家运营商,承担了TD-SCDMA产业的研发、运营、推广等多个环节;大唐电信、中国普天等国有企业积极参与TD-SCDMA产业的研发和测试工作,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以及产业化发展;华为、中兴等大型民企也积极参与技术研发和测试、终端产品和通信系统设备制造等;TD-SCDMA产业联盟在TD-SCDMA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即使是一些政府不宜直接出面推动的工作,都由TD-SCDMA产业联盟作为中介组织承担起来;TD-SCDMA技术论坛积极推动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TD-SCDMA技术专家组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技术的标准化工作、技术研讨及试验工作,及时研讨和解决在TD-SCDMA发展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点和疑点。以上各主体的职能分工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快速商用。

 4.必要的行政干预为TD-SCDMA预留了产业发展空间

 在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发挥“看得见的手”的管理手段,在各类产业发展历程中屡见不鲜,然而行政干预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够扶持产业健康发展,使用不当则给产业发展带来阻碍。TD-SCDMA产业在发展初期,由于缺少市场需求,难以持续发展。此时,政府通过行政干预实施的三大运营商重组和3G牌照延迟发放,为TD-SCDMA产业预留了发展空间。一方面通过运营商的重组,重新分配频段和号段,作为承担TD-SCDMA发展的中国移动获得了较好的资源倾斜;另一方面借由3G牌照的延后发放,为TD-SCDMA与其他两种制式划定同一起跑线,一定程度上培养了TD-SCDMA的潜在用户需求。

 【企业层面】

 1.龙头企业引领是TD-SCDMA产业集聚发展的有效方法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产业发展过程中若有龙头企业的引领,就能够较快的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入,迅速的形成集群效应,实现抱团发展。TD-SCDMA产业获得了来自政府层面的大力扶植,将世界上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指定为TD-SCDMA制式的运营、推广者,从而TD-SCDMA产业的发展完全可以将中国移动已经构建好的生态圈作为其发展的承载平台之一,生态圈内的芯片、软件、设备、终端等企业也相继地加入TD-SCDMA产业阵营。并且,借助于中国移动的营销能力、客户基础等优势进一步提升了TD-SCDMA产业发展初期的市场活力。

 2.产业链联动是TD-SCDMA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组成

 产业链联动是影响市场活力的重要因素,通过上下游企业、国内外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参与,形成联动发展产业链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市场活力。TD-SCDMA产业虽然在国家的行政干预下具备了龙头企业的引领,并吸引了许多国内从事芯片、终端等领域研发、制造的优质企业参与,但由于缺少技术实力雄厚、产品设计新颖的国际大企业的加盟,产业链联动机制并未有效形成。这是由于TD-SCDMA产业的市场需求较小,而国际大企业都是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而发展壮大,其评判是否进入一个行业的标准来自于市场化思维,并不会受到中国政府的行政干预影响。因此在TD-SCDMA产业的发展初期,国际大企业并没有实质性参与进来,从而导致产业链缺乏有效联动,无论是在技术水平还是在产品质量上,都有较大欠缺,影响了TD-SCDMA产业的快速发展。

 3.技术竞争力是TD-SCDMA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构件

 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通常都是借助于产业链的传递,从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通过中间生产制造,到下游终端产品制造企业,最后传递到用户。产品的价值是在产业链传递的过程中逐层累加并实现增值,最后通过客户的购买行为得以实现。从TD-SCDMA产业链整体结构来看,标准、芯片研发、设备生产、网络建设运营、终端制造等各个环节都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各个环节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在芯片、终端等核心环节缺乏国际企业的参与,技术水平受制于国内企业的技术能力,导致整个产业技术水平发展缓慢,技术创新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TD-SCDMA产业的发展。

 4.资本撬动是TD-SCDMA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杠杆

 TD-SCDMA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本要素的参与起到了良好的杠杆作用,撬动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为产业发展服务。参与TD-SCDMA产业的资本要素主要有两大来源:首先是“引导”属性的行政拨款,在标准建立初期,大唐电信等重点企业获得了来自科技部、工信部等主管部门的研发资金支持,而且还有针对具体TD-SCDMA的项目补贴等;其次,还有来自企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市场”属性的资金,也在推动着产业加速发展。例如,中国移动针对TD-SCDMA产业设立了TD激励资金,将6.5亿激励红包分配给了12家终端企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终端配套的难题。虽然资本要素在TD-SCDMA产业发展前期起到了较好的杠杆作用,但是随着TD-SCDMA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和阻碍因素,在产业后期市场属性的资金逐渐减少,并且没有充分利用与创新资本的运作、投资等各种方式,导致资本要素没能持续发挥产业加速剂的重要作用。


 本文为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