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于2025年8月29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常态化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25〕782号,以下简称“《通知》”),是继国办发〔2022〕19号文、发改投资〔2024〕1014号文之后,基础设施REITs领域的又一重磅政策文件。该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基础设施REITs“申报-推荐-发行”全流程常态化工作机制已趋于成熟与稳固,构建了一个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政策体系,为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畅通投资内生循环、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其深远意义和核心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常态化机制迈入新阶段
《通知》与前期文件构成层层递进、不断优化的政策组合。它标志着监管层对REITs市场的管理从“试点探索”全面转向“常态化运营”,工作重心从“破冰开局”深化为“提质扩量”。《通知》对申报推荐流程、资产类型拓展、信息化建设使用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定,体现了监管经验的积累和制度的持续优化。清晰、稳定且可预期的政策脉络极大地增强了市场各方的信心,为市场下一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石。
二、积极推动新资产类型项目推荐发行,打通难点堵点
《通知》将拓展新资产类型作为重要工作方向,明确支持铁路、港口、特高压输电等尚无发行案例的资产类型。这一举措具有多重意义:一是盘活关键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二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三是丰富市场投资选择。但新资产类型的落地仍面临收益稳定性、产权合规性、估值可交易性等现实挑战。《通知》提出加大协调力度,帮助项目满足发行条件。后续,市场有望通过制定行业指引、开展试点示范、加强投资者教育等配套措施,为扩大新资产类型的发行创造有利条件。
三、着重激活民间投资,专项服务破解制度瓶颈
《通知》单独强调“积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发行上市”,要求各地建立专项协调服务机制,实行“申报单列、靠前服务”。这直指当前REITs市场中国企项目占比较高,而民企参与的项目面临更多障碍的痛点,通过提供精准的政策指导,帮助民企项目完善合规手续,引导更多优质民间资本参与盘活存量资产。这不仅有助于优化REITs市场的资产结构,更是落实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扩大民间投资政策的具体体现,预期将释放巨大的存量资产价值。
四、鼓励扩募优质资产,拓展关联性跨行业项目
《通知》首次就扩募购入新项目流程明确指引,也是一大亮点。此次简化了申报流程(上市满6个月即可申报且优先评估),并拓宽了资产范围(支持购入同类或关联性资产,支持跨区域整合),这意味着未来鼓励已上市的REITs产品从“单个项目融资工具”向“可持续增长的资产运作平台”转型。通过扩募,原始权益人能够持续将优质资产注入现有平台,实现规模效应和管理协同,最终打造出行业龙头REITs。这不仅为原始权益人提供了长期资本运作工具,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具成长性的投资选择,有利于提升整个市场的深度和活力。
五、强化全流程管理,数字化提升与效能优化并重
《通知》在组织保障部分透露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上线全国统一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信息系统,实现全流程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做到“进度可查询、流程可追溯”,这将极大提升申报透明度和审核效率,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二是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动态跟踪市场并完善政策,展现了灵活、开放的监管姿态。文件反复提及“投资管理合规性”和“回收资金使用”的监管,体现了“放管服”结合的原则,即在优化服务、提升效率的同时,绝不放松风险防范和质量把关,确保市场行稳致远。
截至2025年9月上旬,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已上市73支,总发行规模突破1900亿元,覆盖领域持续扩大,在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融资良性循环方面已显现出重要作用。本次《通知》的印发,是对此前成功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为未来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清晰路径。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资产类型的不断丰富以及扩募机制的激活,我国REITs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的规模增长与质量提升,为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