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洁能源消费占到未来能源消费的80%以上时,人们会将发展目光聚焦在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氢能以及生物能上。那么其中,哪种清洁能源大概率会成未来的支柱性产业呢?我们的答案是:转换效率最高、路径最短、损耗最低的太阳能。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开始,国家支持性政策文件频频发布,今年8月工信部公开发行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再次明确了新能源发展的突出地位,文件提出了2025年能源电子产业年产值达3万亿元的发展目标。那么,近年表现亮眼但同时伴随着高周期性风险的光伏产业,面临的投资挑战和机遇如何?
一、行业应用及前景
近年全球碳中和目标愈加明确,光伏有望引领可再生能源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应对能源危机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双重驱动下,光伏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扶持,整体呈现快速向上发展态势。从产业规模看,2021年,全球组件产能和产量分别达465.2GW和220.8GW,同比增长率高达45.4%和34.9%,据预测,2022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将逼近600GWh。在全球需求指数式扩张的推动下,2007年至2020年期间,进入光伏设备制造市场的全球企业总数激增150%,达到近1900家,其中中国企业数量在此期间几乎翻了两番,达到700多家(RTS,2021)。
如今光伏设备市场是太阳能光伏供应链中最多样化的市场之一,中国占据了其中越发重要的地位。今年7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光伏全球供应链特别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在用于光伏组件生产的关键部件上,世界将几乎完全依赖中国。
二、产业链介绍
光伏产业的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张,拉动设备需求持续放量,全产业链增长空间巨大。光伏全产业链一般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晶体硅、硅片的加工制造等;中游包括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等;下游为光伏电站系统的集成和运营。随着产业发展进入折旧阶段,未来光伏回收体系也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光伏全产业链涉及的技术路线与工艺流程众多,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长期发展诉求下,技术迭代和扩产节奏加速,原料端和设备端最为受益。
2021年,中国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制造环节的全球产量占比均在75%以上,光伏设备制造市场领导地位由欧洲、美国和日本逐渐向中国转移。
三、投资机会分析
在全球宏观光伏产业的历史视角下,如此全球一致的大力发展带来的“投资触觉刺激”与“庞大想象空间”,让投资人热血沸腾。但同时,也需要投资人冷静下来,正视历史的重演。从进入21世纪时欧洲对光伏产业的重视,到2010年全球此起彼伏“减碳”的呼声,再到近年来中国国内对于光伏产业的大力扶持,一度都曾唤起过投资市场进入光伏产业的热情。然而,伴随着光伏行业多次大规模“洗牌”,市场几次“大涨”“大落”,看似景气的光伏产业也长期暗藏着下跌风险。这是光伏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和行业周期性波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面对这样一个体量巨大、极具发展潜能的行业,我们需要的更多是坚持长期投资的耐心与定性,梳理自身资源优势寻求合作机会,以点突破,锚定自身产业链影响力和能源市场竞争力;把光伏产业技术领先性放在投资因素首位,避免被短期利润、行业排名和市场波动误导,沉淀专业技术,与行业技术更迭保持同步,结合企业技术发展等表现进行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