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如何助推国企转型升级?

来源于:中国投资咨询 常宏渊 日期:2016-11-05

国企改革旨在加快供给侧改革,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最终将我国经济从死气沉沉的硬着陆状态中拉出来,使其再次走向健康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而国企改革落实在微观层面上,则表现为国企在时间和空间里渐进式的转型升级。

一、国企转型升级需解决的问题

当我们在讨论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时候,应当放下对国企的种种偏见,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客观审视国企自身的优势与缺点,寻找国企实现市场化转型的破局点。借助分析企业经营能力的ECIRM模型,国企在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破解五方面问题:

1. 国企领导的企业家精神不足。与民营企业的企业家通常为创始人不同,国企领导通常由上级委派,创业精神与视企业如生命的民营企业家相比创业精神稍弱;

2.没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本。由于国企与政府的特殊关系,国企能够以非常低的成本融资,并不需要通过上市融资,导致国企对上市的意义理解不深;

3.产业分布偏重于资源依赖性传统产业。国企主要分布在资源依赖性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源于资源垄断,新兴产业布局明显不足;

4.资源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国企拥有优质的产业资源,但由于国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动力不足,导致资源效益打折或资源闲置;

5.管理机制僵化。套用事业单位管理思路,关注上级指令多于市场需求,运转效率低下。

二、难题破解的途径

破解上述五方面难题有三种选择途径:1.内涵式提升。通过引入职业经理人、战略规划、业务调整、组织设计、制度优化等手段依次改善每个问题缓慢推动国企转型升级;2.外延式发展。通过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开展投资并购等资本运作拓展业务领域进入新产业,以增量化解存量问题;3.结合式互动。不断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与此同时基于企业的产业战略展开外延式资本运作。
在经济增长严重乏力、竞争态势日渐严峻、新技术新商业层出不穷的时代,单纯内涵式的发展尚不足以支撑企业在策略层面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更不必说实现国企战略上的转型升级;单纯外延式的扩张则既不能发挥国企原有资源应有的效用,也会导致增量再次陷入固有的存量问题之中,因为企业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才是决定企业长治久安的关键,资本运作是手法而非心法。只有将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扩张相结合,以优质内涵为资本运作提供战略、资金、投后等保障,确保外延扩张效益的最大化,以外延式扩展导入的优质人才、资源、业务等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企业治理的提高,实现基于企业产业战略的产业与资本的良性互动才是快速稳健的完成国企的转型升级有效选择。并且在两者中,坚持企业自身能力的持续优化是企业经营的根本,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寒冬与酷暑的交替中基业长青。


 

三、国企分类与资本运作

不同类型的国企能够进行资本运作的禀赋不同,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依据不同国企与资本市场的距离,可以将其分成三类:上市国有企业或拥有上市子公司的国有集团、非上市国企或集团、地方政府平台公司。

上市国企或拥有上市子公司的国有集团:上市国企自身作为资本运作平台,能够借用多种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源服务企业的发展;而拥有上市子公司的产业集团可以通过上市公司作为资本运作平台盘活整个集团的优质资源,实现集团的快速发展。

非上市国有企业或集团:此类国企应在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同时,迅速重组优质资源优先打造上市平台,之后以此上市平台为核心发力资本运作。

平台公司:由于这类国企之前主要职能是为政府融资,自身不具备市场经营能力,并且负债庞大,所以在短期内自身很难开展资本运作。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需借力地方政府注入优质资源提高信用评级,先通过债券市场将短期债务置换成长期债务换取成长时间,然后借助政府支持逐渐发展经营性业务,并着手培育上市平台,之后才能开展资本运作撬动社会资本化解债务负担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在国企转型与升级当中,应特别重视国企人才体系的更新迭代,企业内部提升以及对外资本运作归根接地都要依靠人才来执行。但是,人才体系的更新换代是个慢变量,对国企来讲更是如此,打破现有人事制度将是国企转型升级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