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士余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主席唐家成在北京共同签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联合公告》,原则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建立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这标志着深港通实施准备工作正式启动。
李克强总理在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提到了大热的“深港通”,他说 “在沪港通试点成功基础上推出深港通,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李克强指出,启动深港通有利于投资者更好的共享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成果,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深港区位优势,推动内地与香港更紧密合作。他还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是中国整体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了解深港通更深层次的意义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深港通。
1.什么是深港通?
2.投资者门槛和交易细则是什么?
3.深港通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4.深港通的到来,意味着什么?
沪港通也好,深港通也罢,说到底是一种双向的渠道:内地投资者可以在上交所和深交所用人民币交易香港H股的某些股票,反之,海外投资者也可以在香港交易所用港币交易内地A股的某些股票。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资本市场开放的试水。在这之前,大家要到交易地去开户;开通之后,还增加了交易的额度(每天交易额度是130亿,总额度已取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交易的便利度。
5.中央为什么要搞沪港通和深港通?
说到底,是为了金融改革的目的——资本市场的开放和人民币的国际化。在最终状态下,资本可以在中国和国际市场上自由流动和配置,人民币也可以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显然,这需要多方面的改革,而沪港通和深港通是其中的一块试验田。对于想“出海”的中国资金来说,可以通过这两个工具在香港试水,为技术操作和监管提供经验。
比如,国内流动性太过泛滥,多渠道入手化解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由堵改疏。这就需要把国内严重过剩的人民币引导出去,俗称人民币出海,又叫资本输出。但资本项下的外汇还不能自由兑换,也不能急于放开。所以才有了沪港通和深港通。
同时,人民币要从交易货币、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个投资的功能必须要有,而且必须要在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市场中去实现。国内资本出海游泳,可以先在香港试试水。
而在国家战略布局中,金融市场的控制非常重要。控制住港股的定价权,就要先从中小盘股开始。在未来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港币与美元间的联系汇率也将成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一块试金石。要在港币上有控制力,就要提前下手布局香港的金融市场。
6.深港通效果会如何?
从前期的沪港通来看,数据显示,从正式启动的2014年11月17日算起,到2016年6月22日,沪股通的日度平均使用比率为4.5%,累计使用额度1361.8亿元,占投资总额度的45.4%;港股通的日平均使用率为6.8%,累计使用额度1749亿元,占总额度的70%。
而在平均数据之外,除了开通第一天用完了当天的130亿元额度之外,之后再也没有用完过;而从后期来看,南下的资金则越来越超过北上的资金。这或许略低于最初的市场预期,也跟政府最初的预期有一定差距。
7.深港通对于香港的意义是什么?
对香港而言,深港通的启动将使香港在金融领域与内地密切合作再上新台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法律、制度、人才、资金上具有多种优势,也是沟通联系内地和世界的重要通道。长期以来,内地企业通过香港融资平台“走出去”,香港资本市场也得以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4月,沪港通运行半年后,港股市值劲升至30.55万亿港元,跃居全球第三,就显见得到中央大力支持的香港有能力不断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让人们对深港通未来的效益更加充满信心。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深港通的推出,无疑是中央“挺港”精神的具体体现,这充分说明香港在国家发展格局中不但没有被边缘化,反而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从中开创自身新的成长空间。
作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将在人民币与国际金融资本间继续发挥出蓄水池、缓冲器、实验田的作用。而资本自由兑换逐步放开的节奏,又是由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来决定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香港较之上海或深圳,其作用与影响显然将会更为积极。
要知道,沪港通之前,港股日交易量仅六七百亿港元,而在之后,则一举突破2000亿港元。同时,香港股市较A股普遍折价50%的低估值公司,是推动股市上涨的重要因素,公募资金的南下起到了示范作用,表明内地投资人已经将眼光转向香港。在去年4月时,内地券商香港子公司,基本开户量较去年同期就有10倍以上增长。
8.深港通能否带来进一步市场化改革?
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中国始终是不可回避的市场;但之所以很多海外投资者对A股有忧虑,是担心过于行政化的干预,导致无法市场化地预测管理行为。
但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这至少代表了改革并未停步。正如证监会发言人表示,深港通意味着A股与海外市场的连接更进了一步,扩大了开放的力度,包括纳入了大部分的A股、H股公司等。同时,无论是对交易公司的市值限制,还是限定机构投资者,都代表了中国的金融改革依然在谨慎中前行。
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ASIFMA)行政总裁Mark Austen曾经撰文,非常看好深港通的前景。这是因为,按照市值,截至2014年底,深交所总市值高于2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9;按照去年的成交额计算,深圳排名世界第四,月均成交额是伦敦证交所的2倍多,排在它前面的只有纽交所、纳斯达克和上交所。同时,相对于上交所,深交所的民企更多,制造企业、IT企业都是上交所的几倍;而从2006年以来,深证综指已经涨了4倍多,同期上证综指只涨了1倍。在他看来,这将“把代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行各业的可投资A股(从大盘股到中小盘股)全盘呈现到世界面前”,“大大提高中国股市的吸引力,并极大地促进中国融入世界金融体系——而这显然是一件好事”。
深港通的推出不仅标志内地资本市场在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上继续迈进,也是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举措,再次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繁荣发展的重视、关爱与支持。
应该说,深港通与早前试点成功的沪港通一样,都是国家扩大深化对外开放的战略需要,也是国家支持香港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政策考虑。对于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而言,深港通都是重大利好,两地资本市场交易制度的融合将进一步推进,两地金融产业互联互通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格局将更加明显。无疑,启动深港通有利于广大投资者更好地共享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成果,将创造一个多赢、众赢的新局面。
(本文内容根据证监会、中国政府网、微信公号“侠客岛“等编辑整理,图片来自同花顺财经,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投资咨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