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然而,今年以来,已经在全社会投资中占比超过60%的民间投资增速呈现持续下滑态势。自5月份以来,从总理到各部委,都在“诊脉”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民间投资的增速持续下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638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9%,增速比1-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0%,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13日召开的5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和14 日召开的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均提到了这一现象。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会不会拖累经济增长?
统计局:提升消费贡献率也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如何解决民间资本投资的问题?
专家:企业、市场、政府应三管齐下
企业:把握公共服务成为转型新契机
一直以来,民间资本主要投资于传统制造行业,然而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传统企业面临去产能、去库存的大背景下,民间资本很难找到新的赚钱机会。
中国战略思想库秘书长田云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资本投资是以获利为目的的。目前,即使我国利率运行在较低水平,但能够让企业获得更高回报的项目数量相对较少。他认为,不仅在传统制造行业,几乎在所有领域中都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其中,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也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
李朴民也表示,将扎实开展“去产能”,推动民企转型发展。全力推动“双创”,激发民企创业投资活力。对于目前我国在私人服务领域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仍然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田云建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民间资本不能将重点只聚焦于私人领域,而应该更加关注公共服务领域。
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捋顺内在机制是关键
有专家指出,市场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其细胞和基因得到健康发展。民间资本就是市场机制中最健康最活跃的细胞与基因。民间投资资本完全积累于市场,来源于市场,决策完全是市场导向的,离市场最亲近,也就决定其配置效率最高。
政府:“瘦身”、监管两不误
首先,针对政策实施不到位的情况,李朴民介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但有些要求没有完全落实或者说没有完全落地。实际执行中没有把实惠落到民营企业身上。让利于民,让利于企业的关键是政府行政层级的瘦身,在层级、部门和权利三个方面进行精简。只有行政体系扁平化、去层级,缩减政府规模才能让利于民。
此外,李朴民指出,在国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办企业、搞投资面临的制度成本依然比较高。对此,李朴民表示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要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提升“服”的水平,进一步推动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