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会议提出立足以改革促发展,坚持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会议明确今明两年要力争实现降本增效1000亿元以上。
“瘦身健体”,意义何在?
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继去年12月部署促进央企提质增效、强调“今后两年要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后再度部署这项工作。
国务院再促提质增效意味深长。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看来,央企相当大一部分资产集中在重化工业领域,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产能过剩影响,企业效益和运行质量下降得比较厉害。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中央企业营业总收入为6.1万亿元,同比下降4.6%,实现利润3398.8亿元,同比下降13.2%;相比去年全年和今年前两月,中央企业利润降幅还在呈现加大。
具体采取哪些措施?
针对央企存在的主业不强、冗员多、效率低,尤其是管理和法人层级多、子企业数量庞大等突出问题,会议确定四项具体措施:
一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引导督促央企围绕和突出做优主业,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会议并明确,要抓紧淘汰钢铁、煤炭等行业央企落后产能,今明两年压减央企10%左右钢铁和煤炭现有产能。
二是以创新促健体,发展新经济。结合“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产业先进水平和产品竞争力。鼓励央企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
三是压缩管理层级,力争在3年内使多数央企管理层级由目前的5—9层减至3—4层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转变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创新监管方式,严防国资流失。
四是推进降本增效。强化成本管控,减少应收账款,缩减库存规模和亏损面,降低债务水平,今明两年力争实现降本增效1000亿元以上。
从具体措施看,此番会议部署提质增效讲求综合施策,既有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做“减法”压住出血点,又有鼓励创新发展新经济,通过做“加法”寻找增长新动力;不仅如此,会议还明确要压缩央企管理层级提升效率,以及强化成本管控等手段实现降本增效千亿元。
透露出哪些改革新信号?
信号一:中央推进各项改革的决心没有改变。
自本届政府就任以来,经济下行压力一直较大。为此,中央适时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概念,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各项改革为经济转型保驾护航。无论是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还是今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提出的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再到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央企 “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从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本届政府推进各项改革的决心。
信号二:直视央企主业不强,子公司、孙公司过多问题。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引导督促央企围绕和突出做优主业,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央企坐拥政府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庞大的社会资源,本应该集中一切精力发展自己的主业,即使主业暂时出了问题,也不能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一叶障目,拿本应该解决自己问题的资金去投资其他领域。
同时,现在中央的所属企业100多家,但是子公司、孙公司有三四万家,有很多股权都搞不清楚,这将严重影响央企的所有权问题。
信号三:清理“僵尸企业”的决心。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开展困难和亏损企业专项治理,抓紧淘汰钢铁、煤炭等行业央企落后产能,加快重组整合和市场出清。今明两年压减央企10%左右钢铁和煤炭现有产能。
5月18日,财政部发布公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央财政积极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相关工作,专项奖补资金规模为1000亿元,实行梯级奖补。
“僵尸企业”大多是大型钢铁、石油石化、煤炭企业等央企,从财政部公告我们可以看到中央清理 “僵尸企业”的决心。
信号四:加快创新,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央企结合“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产业先进水平和产品竞争力。鼓励央企建设国家 “双创”示范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
央企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应该是创新的“引擎”,扎实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工作,在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中走在前列,同时,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信号五:反腐败的决心没有改变。
腐败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评价央企的最大痛点。2016年1月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大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2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中,已发布64名中管央企各级领导接受调查或被查处的消息。
众所周知,央企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内部层级太多。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力争在3年内使多数央企管理层级由目前的5-9层减至3-4层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转变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创新监管方式,严防国资流失。
应该看到,减少央企内部层级,既是央企健体之需,更是遏制腐败之策。
(本文系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经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自中国投资咨询,对未注明来源的,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章内容不代表公司立场,不作为投资及决策直接依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