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围墙?不如大学和党政机关带头先

来源于:中国投资咨询 叶继涛 日期:2016-02-25

这几天,拆除围栏、开放小区成为媒体热门话题。话题起因是今年2月21日党中央、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对于已建成小区的开放,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更是议论纷纷,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莫衷一是。如何理解《意见》的精神意图?《意见》如何操作落实?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些理解和认识,供读者参考。

 

1
 
 为何要拆除?
 

 

住宅小区建有围墙围栏的好处很多,增强了小区的安全性、私密性、高档性、独享性等等。单位大院围墙围栏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可以增强保密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围墙围栏的弊端不断显现。

 

围墙围栏加剧了社会隔阂对立。不可否认,围墙围栏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解放前豪门望族深宅大院特性,“一进侯门深似海”,很多小区以“华府”、“府邸”、“宫”、“豪庭”等命名,高大上自不必说,小区大门豪华考究,门卫保安戒备森严。笔者所住小区附近有一处豪宅,据说是建造于森林中的高科技小区,每次路过都想进去看看里面是啥模样,但一看到门口写着“私人领地闲杂人员不得入内”的提示后,顿时没有进去的兴趣。这个豪宅建成快10年了,笔者也从未进入过。国内千千万万有形的围墙围栏,正在形成无形的围墙围栏意识和文化,并在有意无意中加深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隔阂,加大了社会群体对立冲突风险,这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在国外,不仅强调小区的开放,也强调社会阶层的融合。德国住宅区不仅没有围墙,而且政府要求豪宅与保障房建在同一社区,以加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交流,减少社会隔阂。

围墙围栏压缩了公共活动空间,加剧了道路拥挤。部分小区、单位大院占地面大,有的甚至上千亩,由此产生了很多断头路,造成了公共道路的毛细管不够通畅,这也是北京为什么经常大堵车,原因是其单位大院太多,而且高墙林立,让你插翅难飞。特别部分高校的围墙围栏,对周边区域的交通造成了不良影响。经过近20年的圈地运动,如今的高校都非常大,笔者在百度粗略检索了一下,占地面积超过3000亩的高校就有100多所,如此大占地面积必然破坏其周边道路的连通性。笔者就读过的上海杨浦区某高校,每次从中环路下来,那里总是最堵的。究其原因,尽管学校道路资源丰富,但不对校外车辆开放,造成过往车辆经常积压在周边道路上。每次开车从母校抄近路都波费周折,保安总是凶巴巴不让过,但笔者也有应对办法,那就是告诉保安去卿云宾馆接专家。

没有围墙围栏是国际通行做法,体现开放、共享理念。发达国家多数小区没有围栏,或者住宅没有小区概念,而是以街区标明其位置;国外的机关大院也没有围墙围栏。笔者曾访问过日本文部科学省大楼、美国洛杉矶市政府,都没有围墙围栏,保安主要分布在一楼大厅,但安保举措非常严格,特别是访问洛杉矶市政大厦,要经过类似机场安检的程序才能进入。国外大学也很少有围墙围栏的。2012年,笔者曾参观访问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奈斯大学、南加州大学、休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这些学校都没有围墙围栏,外人无论是步行还是驾车均可随意进出,共享学校文化设施、道路资源和美丽风景。为此,笔者还感到惊奇,跟老师交流时还特意提出美国大学为什么没有围墙,对方说大学一般都以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办学,没有围墙围栏正是这些理念的具体体现。反观国内,经常看到有些教授大力推崇西方价值、宣扬国际惯例,但几乎没有看到他们提出把大学围墙围栏拆除的建议。为什么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就不与国际的“理念价值”和惯例接轨呢?这也是笔者很困惑的地方。

 

2
 
 拆除后有哪些好处?
 

 

逐步拆除围墙围栏是落实党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逐步拆除围墙围栏,对社会公众而言,好处除了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解决区域交通拥挤难题,加强社会阶层融合,缩小社会心理隔阂和降低对立冲突风险;对产权所有者而言,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小区的土地使用年限还未到期,政府要开放小区的道路、绿化等资源,应从全体业主手中回购这些土地,并承担小区道路、绿化的养护费用,业主可获得土地补偿费,还可以少交物业费。好处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3
 
 拆除有哪些难处?
 

 

拆除围墙围栏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反对的声音不少。反对的理由主要是影响居住安全、违背物权法、降低了小区品质等。表面上看,围墙围栏有利于小区安全,但有围墙围栏就一定安全吗?围墙围栏加深了社会隔阂和对立,特别在贫富差距较大的中国,如果不采取措施听任社会隔阂持久加深和割裂,最后所产生的社会冲突风险恐怕不是围墙围栏、保安所能够应对的。许多小区尽管有保安、有电子门禁系统,但平时各类人员不刷卡也可以进出,也没见到其发生几项安全事故;相反,那些装有高压电子围栏和探头的豪宅、别墅,倒是经常有报道其发生了凶杀、偷盗等新闻。实际上,围墙围栏只是人们心里潜意识的防线,但这个防线在实际生活中还真起不了太多作用,只有在发展的基础上,缩小贫富差距、倡导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加强人脸和指纹识别等高科技在公寓门禁和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才是共筑社会安全的良方。

拿物权法说事的,最近最高院也说了,物权法也不是不可以修改。实际上,物权法在立法价值取向上也是可以探讨的,目前太过分强调对私权保护,不利于公共利益的推动。行文到这里,有人会拿那句名言“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来说事,但实际上人家说的是房子里面不能进,房子外面的空间你可以随便进。

至于降低了居住品质的担忧,围墙围栏拆除后其实也未必就一定如此,关键是政府在拆除前要做好规划管理,与利益相关的居民签订拆除协议,保证拆除后的道路绿化养护水平要高于拆除前的总体水平。

说白了,围墙围栏拆除最大的挑战还是几千年封建思想、领地意识在作怪。君不见以前那些不让人民进入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大清国的龙兴之地,早已为人民共享和使用。

4
 
 如何逐步拆除?
 

 

《意见》已发,围墙围栏要逐步拆除中央文件已明确,下一步就是操作落地的事。但其涉及到7亿多人的切身利益,兹体事大,不可不察,这恐怕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让其操作落地,笔者也来凑个热闹,提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1)加强宣传、消除误解。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去了三大媒体调研,明确提出了党媒姓党,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如何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百姓对拆墙的误会,正面报道引导其积极作用和意义,客观反映拆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恐怕是包括党媒在内所有信奉社会主义价值观媒体的责任。只有全社会形成“拆墙”共识,逐步拆除就不难操作了。

(2)弘扬优良传统,让谦让共享理念深入人心。“拆墙让路”是中华传统美德,这其中有不少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笔者喜欢听黄梅戏,其中《三尺巷》是笔者最喜欢的黄梅戏剧故事。故事大体内容是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古人的智慧、理念和精神值得学习和弘扬,相信未来拆墙中会出现更多感人的“三尺巷”故事。

(3)合法合规,不乱拆除。如何拆除围墙围栏,恐怕也得有规矩,依法进行。有些是不可以随便就拆了,比如文物法保护有要求的,涉及到保密的等单位大院,恐怕条件不成熟时还是不能拆。有些拆除是需要的,但拆除还存在法律上障碍的,应先修改法律,包括物权法、土地法等,待法律法规完善后再依法拆除。

(4)合理补偿,阻碍公共交通的先拆。对于那些阻碍交通、造成断头路面积较大的小区、单位大院,建议先拆其围墙围栏,开放打通道路,但前提是要做好补偿工作。特别是小区,居民购买住房是花了巨额资金,包括小区的道路、绿化用地都花了钱。在土地使用没有到期之前,政府要将其用作公共绿地、道路用地,应根据土地使用的剩余年限,在协商基础上给予居民合理必要的补偿。

(5)合情合理,不搞一刀切,逐步拆除。有些小区面积本身比较小,内部道路是环形的,即使开放对周围交通也没有促进作用,建议先不开放。有些小区可能对周围交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特别大,居民土地使用期限还没满,即使给补偿也强烈反对拆除,那是不是可以缓拆,等等。总之,拆除围墙围栏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能搞一刀切,还应根据社会贫富差距程度、治安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在与业主充分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逐步拆除。

 

5
 
 哪些单位大院可带头先拆?
 

 

如何拆除围墙围栏,总得有带头的,先积累拆除经验,再逐步推广。目前,国内大学基本上都是封闭的,地市级及以下的党政机关部分没有大院,有的建立了市民中心,完全对外开放,但绝大部分还是有围墙围栏,特别是省级的党政机关都有围墙围栏,且有武警把守。

从目前的条件看,大学及党政机关等单位大院带头先拆,最具可行性。一是公立大学及党政机关等单位大院没有围栏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二是合情合理,将他们的部分用地收回作为公共绿地和道路用地,政府不用给补偿,因为这些土地本来都是政府无偿划拨的。三是对这些单位大院没有大的影响,这里面的人都是成年人,不像中小学校区,开放道路资源,可能对学生的安全造成隐患。因此,建议除特殊要求的大学外,其他大学都应拆除围墙围栏,开放绿地和道路资源;地市级及以下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要带头拆,形成示范,安保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设在一楼的大厅里,省级及以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院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拆除围墙围栏。

大学及党政机关等单位大院开放也要加强管理。比如,大学道路的限速如何设置,放有精密仪器的实验大楼周边道路要禁止大型车辆通过等等。再比如,开放后大学校园里的绿地、道路养护,可以探讨以特许经营(PPP)模式,选择专业运营公司来承担,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的专业化水平,让大学校园更美丽,大学精神更包容开放。总之,这其中还有很多事情要考虑周到,但不管怎样,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大学及党政机关等单位大院带头先拆,先行试点,摸索积累经验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后逐步推广到已建成的住宅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