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需关注的重要问题
1.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是2014年六项重点经济工作之一。从发展现状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处在安全可控的范围,但是存在的风险隐患也不容忽视,还款高峰期的来临使地方政府面临严峻的偿债压力。截至2013年6月底,在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10.9万亿元债务中,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占比21.9%,约2.4万亿元,地方政府面临偿债高峰。但是其偿债的来源,包括土地转让款、税收等已经出现严重问题。
当前,地方债务最大的风险在于其不透明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阳光化”地方债务,财政部批准2014年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这是让地方债务“阳光化”的重要措施。从长期看,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一方面要对地方政府筹融资行为作出制度性安排,健全资本市场,鼓励地方政府及其“平台”通过发债等多种手段融资,摆脱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同时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控制度,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夯实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让政府真正回归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本职本位上来。
2.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
2014年开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就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一二线城市量缩价滞,部分三四线城市量价齐跌。1-5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大幅下降18.6%,土地购置面积下降5.7%,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7.8%,房地产投资与开发意愿明显不足。房地产实际上已是中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预示着经济将面临冲击。从整个产业链的情况来看,房地投资的放缓还会影响到钢铁、水泥、建筑建材、家电和家具等产业的需求,间接的又影响到整个 GDP。
除对实体经济影响之外,房地产市场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也至关重要。2013 年年底,金融机构对商业性房地产贷款14.6万亿元,占到人民币各项贷款的 20.3%。另一方面,2013 年地方政府转让土地的收入达高4.2万亿元,
加上大约 2 万亿元的房地产税收,地方政府依赖于土地地产的收入超过 6 万亿,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和地方政府债务的 30%。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直接影响就是土地市场的低迷。这不仅影响到地方政府发展经济能力,更关系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控。同时,银行的不良资产比重将上升,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将遭受冲击。
3.信贷危机潜伏
中国不良贷款规模创六年新高,2014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新增540亿元至6461亿元,创2008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违约规模连续第十个季度增长。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背后,越来越多的信贷违约开始涌现。
由于一季度不良贷款增加过快,银监会曾于3月紧急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不良贷款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摸清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客户的风险情况,加强形势研判,制定合理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年度“双控”目标。《意见》还强调,特别要着力开展对产能过剩行业、融资平台、房地产和钢贸等重点领域、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地区以及集团客户和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排查与防控,加强对表内外业务和系统内外业务风险传递的监控。
从 2014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产能过剩行业隐藏的风险开始大规模爆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从钢铁、光伏、船舶等困难行业向上下游行业和关联产业链蔓延,现在煤炭、钢铁、有色等产能过剩行业是一些地方信贷投放的集中领域。中国当下最紧迫的风险可能在于传统制造业信贷或融资的风险。
2014年上半年我国工业企业产能率用于依旧低迷,产能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入下降、金融风险积聚、生态恶化加剧等,都与之密切相关。
2014下半年经济展望
展望下半年,在一系列定向刺激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增速弱势企稳将是大概率事件,但要达到7.5%的增长目标依然压力很大。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将会是制约2014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因素。房地产行业这一轮的低迷并非传统的周期性下跌,在经过了黄金期后,房地产行业将会迎来深度调整,考虑到其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短期内大幅下行的概率也不高。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将维持在低位,对投资造成较大的向下拉动。基建投资在政策的微刺激下预期将继续保持稳定,成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主要工具。而制造业投资,外需向好是个利多因素,融资成本仍位居高位和产能过剩行业将造成拖累,预期难以有明显的回升。总体来看,基建难以抵补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下行影响。
消费方面,6月份财政支出同比增速达到26.1%,继5月份后增速再创新高,利好经济维稳。就个人消费来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的持续下行将导致居民收入下行从而制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消费难以取得快速提升。此外三公消费的监管再度趋严、反腐败力度加大将影响餐饮消费增速。总体来看,消费持续增长缺乏明显动力。
出口方面,上半年进出口对GDP 增长贡献为负,下半年外部经济有望持续复苏,对GDP负拖累的局面有望得到扭转。但除美国外,欧盟和日本的复苏动力稍显乏力,稳定外贸的压力依旧不容乐观。总体看来,世界经济在一种弱势中复苏,对于出口增速持谨慎乐观态度,不确定性依旧较大。
资本市场方面,央行采用PSL(抵押补充贷款)定向向国开行投放1万亿资金,宽信贷经过贷存转换将逐步带来市场流动性的进一步宽松,同时14天正回购利率下行,再度表明央行有意引导市场利率的下行,股票市场在资金宽松和经济企稳的环境中将迎来利好。另一方面,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将利率市场化改革由“加快推进”变为“有序推进”,减缓利率市场化步伐,再度强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增强了市场对于降息或者定向降息的预期,将有利于债券市场。
总的来说,在通胀无忧的条件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是大概率事件,基建投资将毫无疑问成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主要工具,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将是对整体经济一个较大的拖累,总体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将位于低位。消费尚未能成为主导经济因素,出口虽有改善,但幅度有限。同时考虑到大规模次级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较小,以及微刺激政策边际作用效果的递减,我们对下半年经济持审慎中性态度。
本文为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政府与公共咨询事业部肖婷丹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