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的43号文发布,到三批示范的公布,PPP成为基本国策已是定论。这三年从初出茅庐到风华正茂,我们伴随她走过总角之宴,度过豆蔻年华。2016年,PPP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PPP模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这一年,基建投资大年适逢,PPP市场得到扩展。
外有“黑天鹅”事件层出,内有资产泡沫泛化、资产配置荒下,资产收益率普遍下行,优质资产越来越稀缺,PPP受到了更多资本追捧。今年前7月我国基建投资累计增长18.6%,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引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继续实施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扩大,在制造业、房地产及民间投资增速较低时,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关键。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PPP使基建投资资产来源更广、效率更高、保障更有力、机制更灵活,对政府来说PPP可减轻债务负担,在降低表内杠杆同时提升建投资金额,拉升当地GDP水平。2016年,PPP为基建投资注入了“源头活水”也迎接了自己广阔的市场。
这一年,投资领域开拓,PPP崭露更多头角。
2016年,PPP除在交通运输、片区开发、安居工程等运作较为成熟的市政基础施设领域外,在文化、养老、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板块也开始逐渐展现风采,并取得傲人的成绩。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入库项目10828个,总投资12.98万亿元,截至2016年9月末,PPP项目已签约进入执行阶段项目946个,投资额达到1.56万亿元。财政部公布的PPP示范项目由2014年30个飞跃到2016年516个。
这一年,顶层设计完善,PPP政策框架渐成型。
在国务院领导,财政部、发改委主导,各部委配合下,PPP的相关政策日趋完善,基本上形成了“法律规范+配套政策+操作指引”顶层设计框架。PPP立法已达成共识,上位法缺失的情况在实务界与学术界的共同呼吁中和财政部、发改委着力下,我们看到了改良的曙光。2016年,政策与立法“双管齐下”,“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同时进行。一方面适时颁布政策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难题;另一方面立法筹备工作也开始了摩拳擦掌。
这一年,PPP引导基金助力,助推PPP项目落地盛宴。
首支国家级PPP引导基金给PPP带来了一大利好。由财政部发起的1800亿PPP引导基金参与方均为具有良好的信用的大型金融、投资机构,实现了PPP项目增信促进了PPP项目发展。12月初,财政部牵头成立的中国PPP基金又与9省区签署合作设立省级PPP基金协议,基金总规模437亿元,共有164个PPP项目。随着国家级PPP基金发力,各地的PPP引导基金也呈现出加速之势,根据有关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央和地方的PPP引导基金总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在引导基金的助力下,PPP引导基金充分发挥了杠杆和导向作用,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基金参与PPP项目,保障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共享万亿PPP盛宴。
这一年,融资环境优化,PPP资金瓶颈突破。
2016年,在继53号指导案例使特许经营权突破了质押难题,“特许经营权解围”后,“引导基金助了力,资产证券化开了闸”,PPP融资难问题得到了全面关注和鼎力支持。引导基金实现了降低项目贷款利率,节省融资成本,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年末发改委与证监会又颁布了重磅文件——《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响应了中发〔2016〕18号、发改投资〔2016〕1744号文。PPP项目与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相结合,依托各类产权、股权交易市场,通过股权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丰富项目投资退出渠道,对盘活PPP项目存量资产、提高PPP项目资产流动性、加快社会投资者的资金回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年,综合信息平台推广,PPP服务保障机制完善。
年初,财政部PPP中心公布了“PPP项目综合信息平台”,并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运行规程》中明确提出了: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项目、各地PPP年度规划和中期规划项目均需从综合信息平台的项目库中筛选和识别。集项目管理、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为一体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全功能动态监管。使PPP项目的要素评估更标准化、透明化,进而提升行业整体信用度,使PPP项目更显投资价值。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实现信息平台入库项目基本信息全部对外发布。
除此之外,研究制定了全国PPP咨询机构库和专家库管理办法,动态公开具有PPP咨询服务能力和经验的机构,推动PPP咨询市场良性竞争,力争为PPP项目提供有效有力智力支持。
这一年,示范项目起表率,PPP落地率提升。
示范项目的加速落地为其他PPP项目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引领整个PPP市场“又快又实”发展。从实际情况看,示范项目整体进展良好,落地速度不断加快。截至8月末,第一批、第二批示范项目落地率分别为76%和52%。在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各地有更多的PPP项目落地。截至今年10月末,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入库项目10,685个,总投资12.7万亿元。其中进入执行阶段的项目1,014个,总投资1.72万亿元,落地率26.8%。其中,仅6-10月就新增落地项目395个、新增项目总投资6600亿元,项目落地速度明显加快。从项目示范级别来看,财政部和省级示范项目的签约占比高达37%,其中近三分之一的财政部示范项目进入执行阶段,较去年不足20%的境况明显改观。2016,PPP 落地加速趋势明确,迎来落地大年。
这一年,PPP这场婚姻中双方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历经两年多的推广、相关培训的举行,PPP概念日渐明晰,各方对PPP的认识更为全面,自身定位更加精准。政府方的信用得到了更多关注和深刻认识,政府部门积极转变职能,努力从公共服务的管理者、提供者向监督者、合作者转变,从重建设、重融资向重运营、重合作转变,为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真正践行了PPP模式的核心——政府与社会资本“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意见》提出要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和政务诚信建设,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兑现向社会及行政相对人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认真履行在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中与投资主体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这种良性成熟的合作机制为未来PPP项目的运作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即将过去,这一年金融机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政府身份和理念不断调整,社会资本很努力,咨询机构也很拼。目前,或许PPP上层设计还不够权威,退出机制还不够清晰,社会资本投资热情不够强烈,项目落地率也不够高,PPP的各项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但我们相信PPP已经从嗷嗷待哺走到了独立行走,从孩提走到了到风华正茂,不久的将来PPP一定可以自由奔跑,走出一条政府、企业、公众共赢之路。2017,我们仍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附表:2016年国务院及各部委有关于PPP的政策文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