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如何“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来源于:中国投资咨询 日期:2016-07-07

7月5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重要指示,“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尽快在国企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会议再次明确了“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高国有资本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等重要改革方向,强调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主动作为,因企施策,持续攻坚”的手段和信心,进一步增强了“把国企国资改革引向深入”的决心。这预示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阶段或将收官,实质性落地工作序幕已经拉开。

自2015年9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与《指导意见》配套的11个文件相继印发,其他相关配套文件也基本成熟,“1+N”文件体系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年2月,国资委以央企为重点的“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全面展开,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态度也积极呼应了政策文件体系的要求。

但近半年来,除了上海、北京、广东、山东等地有相对明确的改革落地政策外,其它省市持观望态度,落地政策不多,暂未见到国企改革实质性进展。本次全国国企改革推进会,对国企改革实质性进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国企改革东风劲,巨手擘画宏图展。

众志成城齐推进,戮力同心“过险滩”

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强调了“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仔细品味,“理直气壮”是对本轮改革国企主体地位的再次强调,是对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社会中发挥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作用的科学论断。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充分增强了国企在改革中的动力和信心。“做强做优做大”是对国企改革方向的再次强调。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把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涉及的都是改革中较为根本的问题,也对国企改革中激励机制、改革活力等关键问题再次作出强调。

高瞻远瞩明方向,矢志不渝推改革

习总书记会上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要求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同时,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监管制度,积极为国有企业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日前,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介绍国资改革情况时表示,目前已相继制定出台13个专项改革意见或方案,还有9个文件正在履行相关程序,相关配套文件即将全部制定完成。可以判断,近期关于国家和地方国企改革的落地政策将会密集出台,国企改革进度或将有实质性进展。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以动

一是强基固本,夯实主体。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发展国有经济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无论如何改革,国有属性变不了,主体地位更不可能削弱,只会增强。因此,作为地方国有企业,应该坚定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责。

二是精准定位,把握导向。作为国有企业,不仅仅要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好平台作用、导向作用、资本放大和杠杆功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兼顾国企职责和企业效益,这些都是未来国有企业应着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三是改革创新,顺势而上。适应经济新常态,从政策要求和企业更好发展的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不创新思路发展,死路一条,但盲目改革、“跟风”改革、甚至冒进改革也是死路一条。国有企业应以我为主,深入分析理解国家和地方上的改革思路和要求,吃透改革要义和政策本质,主动思考、提前谋划作为国企在新常态下发挥作用的新途径,走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改革之路。

四是谋划全局,因情施策。在顶层设计出台和各省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之前,地方各类型的国有企业未来被赋予什么职责尚未可知。在此政策“空档期”,也是地方国企谋划自身发展的“机遇期”。最终走哪一条路决定权也许不在国有企业自身,但国有企业有按照自身发展要求和想法积极作为的空间和权利。应周全考虑,先谋于局,后谋于略,并从管理、业务等多方面着手做好相应准备,迎接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