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晓西:合理、持续、可健康发展推进PPP模式发展创新

来源于:中国投资咨询 日期:2016-04-22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的“PPP在片区开发中的应用”论坛,感谢论坛主办方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借这个机会,我谈几点对PPP在片区应用当中的体会和认识。

应该说目前我们推广PPP的环境还是比较好的,新一轮PPP的推广有两年多的时间,良好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在关心PPP、认识PPP,PPP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基建领域到公共领域不断拓展。

我们部领导曾说过,我们用两年的时间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十几年走过的发展道路。我想在座的各位对此应该也深有体会。发达国家可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做了几十个项目,但是我们两年多就做了几百个项目,落地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并且需求依然很旺盛。刚才中国投资咨询公司的董总讲到有七千多个项目,投资额八万亿,虽然这些项目不一定最后都能用PPP的落地,但是反映了这个态势。

在操作层面,我们很高兴的看到,项目实操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交易结构越来越复杂,创新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最典型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PPP在片区应用的表现。

去年年底,我们去澳大利亚学习PPP时,他们曾给我们介绍一些成功PPP的项目,比如悉尼的千人新港的项目。实际上,这些项目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打包组合,远远没有我国已经实践的一些片区开发、园区开发、产业新城等一些PPP项目交易结构复杂程度这么高。

从制度设计层面看,应该说对PPP的内涵、特征、机制原理也越来越有共识,过去困扰我们的问题逐渐成为历史。大家也可以看到,在立法上面,各部门对PPP的认识和立法理念也正在趋同。我认为这些都为我们PPP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我国正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需求很大,光靠公共投入肯定难以满足需要,这就需要政府统筹公共资源、资金、公共资产来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加速我们城镇化的建设,给公众提供一个宜居的环境。这个过程高投入、周期长、复杂程度高,实际上对政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政府统筹管理,也对规划设计能力和建设运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够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及项目的困难和风险树立清晰的认识,双方的合作难免会有波折,并最终影响合作效果。最后要么社会资本受损,要么是公共资源、或者公共资产或者是资金遭受损失。

园区开发项目是接触PPP比较早的领域。过去,我们看这些项目实际的操作感觉很好,较为成功。但现在用全新的PPP理念去审视它的时候,会发现政府和社会资本在收益分享、分担激励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我认为本轮推广PPP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用社会资本的优势,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最终减轻公众的负担,并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价值。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应该是社会资本、政府和公众共享的,合作的过程中也要秉承亲兄弟明算帐的原则,只有这样合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公众的质疑。

我们正在致力于为PPP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首先是立法层面。我们正在推动PPP的立法,希望从法律上提供依据、消除疑虑,为双方的合作保驾护航;其次就是政策层面。以缴代补的政策,今年是执行期,我们也希望真正能够符合我们财政部推广PPP理念的项目,能够优先获得资金的支持;第三是PPP基金的设立。PPP基金已经开始运作,它从定位上看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润滑剂。成立PPP基金不是和市场抢份额抢项目,而是和政府谈判的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参与进去,作为其中的一方而且是站在社会资本这一方的身份来理清合作双方的责、权、利,并且确保未来二三十年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和社会资本受益共享;第四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示范项目的推出。截至目前,财政部已经推出了两批示范项目,今年是第三批,也可能是最后一批。因为示范项目已让这理念深入人心,这个工作可以圆满的划一个句号。我们希望通过示范项目的推出能够更好地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也就是项目实施单位这条线上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的认识PPP、更多的参与PPP。

参加论坛的既有政府部门的代表,也有我们咨询机构的专家,还有学术界的专家,都是长期关心PPP工作进展的朋友。希望大家借此机会交流自己的经验,让PPP在片区开发中的应用更加规范,助推更多的PPP项目落地。

最后预祝本期论坛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