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过半,各大券商纷纷发布中期研报,对今年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判,为大家整理摘选了货币政策、房地产、PPP、国资国企改革四个热门话题。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继续边际收紧,汇率走势破局需观察两大变量
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趋于稳定,但股市和债市并未因汇率趋稳而改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利率上行存在“四个低估”,利率成为核心变量。央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下半年货币政策或继续边际收紧,防风险抑泡沫、维护金融稳定的大逻辑不变,信贷和社融增量受抑制。汇率能否打破年初至今的区间震荡走势,需观察美联储加息和缩表路径是否超市场预期、美国基本面是否受政治黑天鹅事件影响两大变量。财政支出前高后低概率大,准财政仍将广泛应用。
贷款利率存在结构性差异,基准利率短期不会上调
贷款利率一般受经济体资金需求影响,当前经济压力较大,很多企业并没有主动借贷扩大生产的冲动,因而贷款利率上升不足。当然,国内由于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贷款难易程度仍有差别,加上银行大多数都是抵押贷款,信用贷款较少,因而虽然贷款利率看似不高,但是经济中仍有很多需要资金的私人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这与我们看到的现象并不矛盾。
美联储加息预期或让国内货币政策更偏中性
受到美联储6月加息预期的影响,国内市场已经开始对于美联储加息做出反应,在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利率水平必然随之升高,银行资金成本自然走高。同时央行对于金融的监管日益趋严,表外的一些投向已经受限,这对于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都将造成较大的压力。货币政策或将更偏重中性。
长短搭配,量价结合,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根据央行的操作情况,目前央行货币政策的特点为:在政策工具的搭配上,逆回购的期限缩短,压低货币市场利率,MLF 期限拉上,保证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在供应量上,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和安抚市场情绪,在流动性上保持净投放。央行在未来仍将维持该流动性政策,保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稳定,对于债市的稳定也有一定利好,我们仍然坚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3.6%的顶部判断。
聚焦房地产
房企融资持续收紧,存量债务或在未来几年集中兑付
目前,银行通道的开发贷和委托贷款、证监会的公司债和股权融资、表外融资的地产基金和资管计划均受到管控限制,而银行间的中票和信托融资、表外融资的资产证券化均暂时未有监管政策,从而使得房企融资逐步转向这类渠道。
近期,银监会向各银监局下发《2017年信托公司现场检查要点》,其中将违规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列入检查要点,这说明地产行业监管力度逐步加强,未来行业整体风险可能进一步提升。
此外,未来也需警惕房企的存量债务兑付风险。一方面,房企资金端在销售逐步下行以及融资环境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将继续承压。而债务端, 过去两年房企存量债务的期限在2-3年,未来几年将迎来集中兑付期,因此需要警惕中小型房企的兑付风险。
棚户改造带来销售支撑,政策带来行业平稳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减持新规将大大减弱定增等限售股的流动性,从而降低其吸引力,反过来将促进市场对绩优地产股的关注,尤其是近期政策提示地产行业空间中短期并未下行,有助于提振机构投资者对地产股的信心。
总体来看,近期各类政策思路符合政府当前“核心一、二线城市调控,其他城市去库存”的基调。强压下的调控政策延缓了布局核心一、二线和热点三、四线城市房企更长期业绩的释放,加剧了经营管理压力,但是不改看好这类房企的逻辑。
销售托底,投资上楼
受国务院发布的三年棚改新计划影响,将重点提资金投放到库存高的城市,因此销售缓幅回落、但投资进一步提高 。
销售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正常的购房需求,另一方面是棚改。目前正常的购房需求受到抑制,且占比更大,同时棚改的城市在进一步下沉、且套数降低,因此预计销售仍然会保持回落趋势,但要有下限思维。2.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开发商预期的进一步加强,而且棚改如果采取消耗当地库存的方式,那么原有项目的开发建设、新项目的拿地获取,都将对地产投资增速带来很大提升。
PPP政策
PPP项目典例和资产证券化的推出有助于进一步推广PPP项目
上周发改委公布第二批PPP项目典型案例名单,第二批PPP项目典例共有43 个,环保相关项目21 个,占比约49%。其中垃圾焚烧3 个,热电联供热项目1 个,流域治理相关项目3 个,固废处理项目5个,污水处理项目4 个,地下管廊项目3 个,海绵城市项目2 个。对比第一批及第二批PPP项目典例,不仅在项目容量上有一定的扩张,在项目类型上,第二批PPP项目典例在第一批项目的基础上还推出了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项目,项目类型更为丰富。PPP项目典例的推出有助于进一步推广PPP 项目,PPP项目落地率有望提升。
此外,PPP资产证券化及PPP专项债的推行解决了PPP项目的进入及退出问题,PPP专项债的发行将极大支持项目建设期的融资需求,解决PPP项目进入问题,PPP资产证券化可解决投资者退出需求,PPP+ABS 模式将形成前端+后端的有效互补,PPP 龙头公司将率先受益在手PPP订单将加速转化为收入速度,业绩或将超预期。【中泰证券】
PPP对基建投资贡献不断上升
在2017年4月28日财政部PPP中心公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第6期季报》中披露: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PPP执行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23万亿元。这意味着,PPP项目投资完成额占基建投资完成额的比例已经从去年第一季度的1.2%上升到了5.8%,保持了自去年第一季度开始稳步上升的趋势。
同时,2017年第一季度基建投资累计增长18.7%,其中有5.7个百分点是由PPP项目拉动的(PPP项目完成额的同比增量/去年同期基建投资完成额=5.7%),PPP项目对基建投资增长的贡献率(PPP项目完成额的同比增量/基建投资完成额的同比增量)达到30.3%(若假设PPP平均建设期为2年、3年和5年,第一季度PPP对基建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9%、25.2%和15.1%左右)。 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框架已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被广为运用。
PPP条例初稿完成,资产证券化新规呼之欲出
为破解PPP项目落地融资难题,监管层近期密集出台了相关政策。5 月4日,保监会印发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4 月25日,发改委印发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专项债券发行指引》。预计在政策持续利好的带领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险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融资,从而使目前的落地融资难题得到改善。
伴随着第二批PPP证券化项目推荐名单的出炉,更多PPP资产证券化项目有望落地,相关企业将充分受益:1)显著改善企业现金流问题,使资金周转更快,资产更轻;2)有利于完善社会资本退出机制,降低PPP项目融资成本和压力,保障PPP项目的落地执行。
国企改革
以国企混改为代表的其他体制机制改革也将加速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多项改革任务中,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领域改革的核心和硬骨头。第二批试点企业的行业涵盖电力、铁路、民航、电信、军工以及商品等行业,相较于第一批试点企业所涉及的自然垄断行业面更广,而混改思路包括员工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在多元化股权、提升企业运行效率等方面值得期待。
2017 年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目前各试点企业已形成方案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各试点企业已形成方案,正抓紧审核,将于近期批复,且前两批19 家试点企业从行业领域看,涉及配售电、电力装备、高速铁路、铁路装备、航空物流、民航信息服务、基础电信、国防军工、重要商品、金融等重点领域,特别是军工领域较多。近期第二批混改试点也将陆续批复,联通、国航等集团取得一定进展。石油、天然气领域混改试点,将在第三批试点中统筹推进。
(来源:《中国招标周刊》)